朱斌教授、张桂林教授、熊丽芳高级工程师及地质工程教研室教师共7人来到灵朝线尧山一带(乌岭隧道-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考察沿途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及治理情况。
经过一整天的考察发现该地区交通方便,沿途地层以泥盆系砂岩及碳酸盐为主,构造作用较为强烈,地层褶皱、断裂多见,地貌以丘陵为主。此外,可见裂隙水发育(附近村民常采此水作饮用水:水质良好、水温适宜、口感佳)。调查区内开凿公路切过多个山岭,公路边坡较陡,同时穿切过风化强烈砂岩层,边坡不稳。公路边可见崩落碎石及小型滑坡,在乌领隧道附近的滑坡规模相对较大,前人已做过处理(设有挡墙及排水沟),然而调查过程中发现早些年前的挡墙存在鼓胀与变形且排水不畅的情况。
经过此次踏勘调查,大家一致认为该地区交通方便、地质特征明显、水文地质露头良好、地质灾害典型,可作为学生学习地质灾害的调查踏勘方法的实习区。

图为地质工程教研室全体教师考察公路沿途的构造地质特征及地质灾害